(注:作者王泽基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苹果iPad上市不到三个月,就卖出了三百万个。前不久上市的iPhone 4 又是像抛进平静海水的巨石,激起层层巨浪,只要是有卖的地方,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日夜排队,但是即使排队也不一定能马上拿到,"一机难求"的局面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
苹果产品可以说是物美,但是一点都不价廉,而且苹果的净利润率非常高。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估算,一个售价499美元的iPad,所有成本加一起是260美元,苹果公司可以赚239美元。根据苹果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整个公司产品的净利润率达到了41.1%。
相比起来,为苹果公司代工的富士康2009年净利润率只有4.5%, 2010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率为8.7%。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计算得出,每生产一台iPad,苹果公司付给富士康的代工费为11.2美元。
苹果公司该不该赚高利润?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靠自己本事考进清华大学的省状元,经过四年的寒窗苦读,又考取全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读PHD。毕业后,这位省状元被聘为世界顶级公司软件工程师,年薪一百万人民币。同时,在中国工厂打工的同龄人一年也就赚一两万元人民币。
我想我们不能指着省状元的鼻子说,你赚太多钱了吧。
当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或者一个企业的利润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看结果,而不去想取得某个结果的概率有多高。在经济学里有两个概念,ex ante(事前),可以理解为一切成定局之前(充满很多不确定性);ex post(事后)可以理解为揭盅之后(一切都已经成定局)。看任何事情,都要把ex ante (事前预期)的不确定性计算进去,不能只看ex post(事后)结果。
比如上文提到的省状元,你看到的是,他现在可以赚一百万人民币年薪(ex post),但是你没想到的是,全中国拼命努力学习的学生中,能考取清华大学的人数就不多,在这少数人中,能够考取美国名校PHD的就更凤毛麟角。从结果看,他是赚取了很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高薪,但是如果把概率算进去,他实际赚的并不多。
在经济学里,成功的概率乘以事后利润(ex post profit) 就应该等于事前预期利润(ex ante profit,把所有事前的不确定性都计算进去后得到的实际利润)。如果我们假设能考上清华大学然后又顺利从斯坦福大学PHD毕业的概率是1%,那么用 1%乘上省状元一百万年薪,他事前预期利润(ex ante profit,计算所有不确定性后的实际利润)只有一万元而已。
再比如说买彩票,天天在你家小区卖西瓜的老张中了彩票头奖,五百万人民币。他买彩票的成本是一元钱,也就是说老张的事后利润 (ex poste profit)非常高。 但是如果考虑到彩票头奖中奖率是千万分之一或更低,老张付出的成本实际上比他事前预期利润(ex ante profit)还要高,(如果考虑计算千万分之一的概率,老王的实际利润只有0.5元,而他付出了1元钱成本)这显然是个亏本的买卖。
说回到苹果公司。乔布斯(Steve Jobs)在30岁的时候被赶出自己的公司,12年后卷土归来,重新开发的一系列产品使得濒临死亡的苹果公司"起死回生"。苹果公司每每发布新产品,都会有人感叹,怎么没人在苹果之前想到并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苹果公司在大把大把的赚钱 (ex post profit),但是谁又想过,一个公司从成立到差点倒闭,再到"起死回生",站稳阵脚,这样成功的概率极低。且不说每年有多少连成功"影儿"都没见到就撑不下去关门大吉的成百万千万的小公司,就说已经成功了的大公司,又有多少破产倒闭?如果把这些都考虑进去,苹果公司的事前利润(ex ante profit)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高。
如果没有很高的回报,又有哪个公司愿意投入等同于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成本去生产新的产品呢?只有有很高的回报才能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去尝试,也正是因为足够多的人去尝试,才能保证如此高的回报。
11.2美元代工费是否公平?
11.2美元的代工费和239美元的纯利润,很多人觉得苹果占了富士康、特别是中国几十万工人的大便宜,这一点都不公平。
但是公平是什么?如果11.2美元不公平,那么多少才公平呢?如果是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大家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就是公平的。富士康觉得苹果公司给的钱不公平,就不会和苹果公司签约代工,可以选择其他的品牌;富士康的工人如果觉得不公平,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工厂工作,大家你情我愿签约,哪来的不公平呢?
同样的,我们很容易只看ex post(事后)结果来衡量事情是否公平。如果这样,那么一个运动员得到奥运金牌不但可以一举成名,还可以得到巨额的奖金。跑100米就得到百万奖金,你觉得这公平么?如果从ex post(事后)结果看,这肯定是不公平。但是如果从ex ante(事前预期)来看,要考虑到成本和成为奥运金牌得主的概率,那么这没什么不公平的。
一个企业要想赚钱,可以走两条路,一是贿赂官员,获取垄断,买卖土地和稀缺资源。二就是要像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等那样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第一种赚钱的方法一定对国家经济发展不利。靠产品和管理创新的公司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解决了大量就业,是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样的公司就应该得到高利润。
政府要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苹果公司赚取高额利润不仅是应该的,也正体现了公平的制度。只有有这样的高回报,才能鼓励公司、企业家去创新,才能培养发挥公司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也这有这样才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
鼓励并容许企业靠自身努力合理赚取高利润并不代表我们鼓励扩大贫富差距。政府应该对赚取高额利润的公司收税,用税收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比如投入到教育领域,让每个孩子,无论来自什么样的家庭都有学上,有书读;投入到普及基本医疗建设中,让所有人都能治的起病。
当然作为企业家,也应该有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在西方社会,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会自觉自愿的用各种方式回馈社会,比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都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捐献了巨额资产到教育和医疗事业中。
==========我是评论的分割线==========
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我赞同作者前面的主要观点。但是作者最后说的他不鼓励扩大贫富差距,我觉得他很过滤词。关于贫富差距的扩大,我即不鼓励也不反对,我只是不开阿。
在一个公平(此处公平即绝对的公平,考虑到绝对的公平不可实现这一点,可仿数学里的极限,理解为现有状况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公平)的市场上,忽略所有不可抗的偶然因素的话,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你努力创新为用户带来最好的产品和体验,那么你就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下一个关门的就是你。由自身行为不当导致的任何事情,比如说贫富差距,那也是很公平的事情。而且我要说,不开阿贫富差距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亦是非常有好处的。政府对高利润的企业课税,这是在造就不公平,而不是在营造公平,就好像在一些公司里,多干多挨骂,少干少挨骂,不干不挨骂,长此以往,还会有人愿意努力和付出吗(要说什么多干多得之类的也就免了,那是应该的),好像谁不是从灵长类进化来的一样。我以为课税的高低,应以企业消耗的社会资源为考量,而不应和企业利润挂钩,在前面的公司里也就是挨骂的次数应该和犯错的次数挂钩而不是和贡献挂钩。(当然,高利润的企业消耗的资源往往更多,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但这不是挂钩的理由,因为这里不存在纯天然的直接因果关系,当然纯天然的过滤词是理解不了的。)
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有个声音高叫着:就他妈的不应该课税,不应该有政府这种东西。这显然证明了我是个极端自由主义者。政府对企业课税了,拿去建设整个社会的什么教育啊,基本医疗啊。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抢劫行为。因为利润是企业通过合法劳动所得,那么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归其本人所有,这毫无疑问。然后政府通过法律征收其利润的一部分,也就是等于变相的无偿占有了企业的部分劳动,对于这种行为有个专门的词叫奴役。
会有人说了,都没有人去搞教育医疗这些了,这社会不乱套了吗?过滤词!市场自有其调节的能力,一切以公平为基石,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比如说火警,是公共支出吧。也同样可以市场化,你开一家救火公司,向客户宣传,客户来给他们的房子投保,那么客户的房子着火的时候,客户打电话,公司派人来救火,那么这完成了一个交易。假如这公司救完火了,回去的路上又看到一房子着火了,这家的主人呢,没有投保正站边上着急呢,你也不能去救火,因为这有违公平,有违对已经投保的客户的公平。假如主人急切要求现行火线入保,也不能同意,还是那句话,有违市场和公平。那么这样一来的话,某人要么非常小心保证自己的房子不要着火;要么花点钱在诸家消防公司里选择一个比较靠谱的,投个保以消后顾之忧;要么某人还没买起房子。。。
难得扯一回犊子还扯偏道了,就这样吧,打住。by民警J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