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9

第八百一十四篇?泰坦尼克

来源 马未都

    一百年前的今天,号称永不沉没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首航途中不幸撞上了北大西洋漂浮的冰山,在深夜里挣扎了两个多小时后,巨轮带着1517人葬身海底,这条当时震惊世界的头号新闻,余波震荡至今。

    十多年前的电影《泰坦尼克》感动了多少痴情的男女,让多少观众在影院热泪滚滚;今天3D版的《泰坦尼克》卷土重来,依然可以赚新老观众毫不吝惜的眼泪,观众会为男女主角伟大的爱情而心动,从内心与他们同唱《我心依旧》。

    泰坦尼克沉船是真实版的生死抉择的故事,虽然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豪华的故事,卡梅隆用多少个亿的美元打造的故事,除男女主角虚构,其它所有感人的细节都是历史真实的再现。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忠实地履行一个船长的职责,与船同在,而前些日子那艘搁浅倾覆的意大利邮轮,船长逃得比谁都快,还振振有词;西多尔·斯特劳斯与妻子艾达一同沉入大海,当时妻子本可以登上救生艇,但她留下来与丈夫一同面对死亡,她说:"你去的地方,我也去。"今天我们上哪儿去找这样的爱情?哈利·魏登纳出身豪门,但他与父亲没有逃生,让母亲与女仆登艇,他与父亲与男仆一同赴难;今天的等级观念这事可能吗?遇难时邮轮上最富有的人是约翰·阿斯德,当时他个人资产已达一亿美元,不仅是船上最富有的人,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让怀孕的妻子登艇,自己绅士地坐在甲板上,等待死亡来临;这样感人的事情那天还发生了许多,只是我们今天无从知晓。

    我们知道的是,那天不知谁先说的:让妇女与儿童先走!所有听见这句话的男人不论贫富,都显示了绅士的风度,都放射出人性的光芒,而今天,我们到哪儿才能听见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到哪儿才能看见这耀眼而动人心魄的光芒呢?

                                                                      2012-4-15夜

===========

我知道,在电影院散场的时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906064/

2012-04-15

出租车司机

开头五分钟静默无语,结果车开到了威海路附近,因为夜间养护的关系,成都南路整个高架线都封闭掉了,于是爷叔就从这里开始了赋比兴:

"错伊拉妈逼,又养护,就是世博会的关系,那帮众牲搞了个高架桥玻璃,玻璃只头,天天养护天天擦玻璃,哪里有那么多玻璃好擦,路又不用天天修的,都是帮众牲想出来的主意!老百姓死活他们不会管的呀!拿纳税人的钱瞎乌搞!"

"现在报纸上的东西都是假的!天天呼吁什么要相信阿拉要支持阿拉,这个就说明没有人支持他们,懂的呀!其实都是政治斗争,什么经济案件杀人案件都是假的,他们要侬上就上要侬下就下,随便帮侬戴顶帽子不是随时随地的事情啊?都是假的,就是在争皇帝做!所以说报纸上的信息都是假的,老百姓已经都看透了,看穿了,看淡了!"

"BX来只逼样自噶伐好,没事体帮XJ平抢撒皇帝位置啦,现在不是照样被弄下来了?太子D内部要斗的呀,这帮逼样么也六七十岁快了,现在三四十岁的人都跳出来了,哦大家的爷老头子级别都差不多的凭撒侬可以拿钱多我就拿钱少啊?册那,看不透,位置坐得不一样么拿钱是不一样的!斗啊!"

"CL宇么也是这样下来的呀!册那!连老江都保不住了,只好把他弄下来,你说对伐!随便看看就有数了,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就把他一个人弄下来,H正撒事体都晤么?SB基金这么大的事情,H正会不晓得的啊?听伊放屁!哦,你爸爸买了一部宝马车,买了一年天天开,有人来调查了,结果你说哎哟我不晓得我爸爸买宝马的呀,可能伐啦?!所以说就是要弄你,随时随地就弄下来,他什么事情都没的,也可以把你弄下来!"

说到以上这里,爷叔突然话锋一转,问我:"小姑娘,是去朋友家白相太晚了对伐?你们搓麻将啦?"

完全不明白上一秒的良Yu跟下一秒的搓麻将的我有撒关系,我回答他说"没有,我不会搓麻将"(这是我跟他说的第二还是第三句话我忘记了),于是爷叔又开启了新篇章。

"现在的棋牌室哦!一条马路上三四间,横行横是,而且去搓麻将的还伐是女拧多,居然是男拧多!册那,一杯茶一泡,晃发晃发就到棋牌室去,乌烟瘴气搓一天!伊拉妈!越是低级的人越是要去搓麻将,女拧搓搓么也算了,结果男拧也去搓!班么不上的,低保吃吃,一天到夜游手好闲,袋袋里摸不出几个板板,穷得像脱底棺材一样,还是去搓!"

"我这世人生最看不起混棋牌室的男拧!娘额冬菜,穷得来叮当响,要钱么摸不出的,还要靠女拧养,家里女拧退休了,协保了,还要到超市里去做做做,以前么是1280,现在1450,就一千多块钱,不要太辛苦哦!做做做做,回来还要烧饭给男拧吃,日子苦透苦透!侬讲阿是啊?嫁给这种男拧是不是苦透苦透?"

"越是素质推板的人越喜欢混棋牌室!这种逼样最腻心了,班也不上,不晓得整天混点什么,香烟么抽得来得好,我天天上班的人哦,香烟还没他们抽得好!这种人么借钱也不会还的,借的时候交侬爷叔,别传面孔,两手一摊:我么钞票的!错伊拉妈逼,我以前的小学同学都是这种人,我帮他们都翻特了。小姑娘侬身边有这种人伐?册那这种人养出来的小孩成绩也不会好的,爷娘棋牌室混混,家里不管的,小人成绩会好伐侬讲?!也是枪毙鬼面孔呀!"

"女拧搓麻将么关系,早上家里事情做好,下半天弄两圈小麻将,天经地义对伐?男拧搓死脱的麻将!我跟我老太婆说了,叫她退休之后没事体就去弄点小麻将搓搓,她还不要去,天天在家里做事情。噶小的地方有撒事体好做啦?天天在家里看电视,要看成老年痴呆的。你说怪伐,有种人就是不要上班,要搓麻将,有种人就是不要白相。"

"小姑娘,搓麻将的男拧不要寻啊,苦透苦透!"(听到这里我好想吐槽说爷叔侬是不是被搓麻将的男拧摸过屁股啊……)

就在我不敢吱声的奇怪的气氛下,爷叔晃动着自然卷又秃顶的脑门,口沫横飞了一路,讲着讲着,最后的高潮来了。

在一个十字路口,爷叔突然油门一支,嗓门一提,我吓得菊花一紧:"册那,dang忒坏了,就闯他们一个红灯!!!!!!!!!!"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到底有什么关系啦侬是要吓死人啊爷叔还是说侬之前的一路都在为闯这个红灯做铺垫啦!!!!!!!!!!!!!!!!!!


2012-04-04

工作输给机器人以后……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年3月25日)

在《超级魔鬼经济学》这本畅销书中,作者非常庆幸,同时又非常得意地讲了一个关于马车的故事。今天反感汽车尾气的人可能会认为马车这种纯天然的交通工具更环保一点,但历史上马车其实是个环境灾难。在没有汽车的时代,马车是城市交通的主力,越是发达的城市就越需要马车。然而跟机器相比,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马车其实很容易失控。不但如此,如果一匹马垮倒在街头,通常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当场杀死,然后要等它的尸体腐烂以后才能被切块清除。这一切都使得马车造成的交通堵塞比今天汽车要严重得多。这还不算马粪!纽约市曾在1898年召开国际会议研究马粪问题,结论是根本没办法。

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当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汽车和电车出来彻底解决了马车带来的所有问题。所以魔鬼经济学家乐观地告诉我们,也许将来会有新的技术出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危机。

他们说的一点不错。在这本书出版不到三年之后,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至少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将会再一次被新技术解决。然而这并不是本文想说的重点。

我想说的是,品味马车故事还有另外一个角度。20世纪初那个马车时代,纽约市大约有20万匹马,相当于每17个人一匹马。这些马后来都哪里去了?

被淘汰了。马,是汽车这种新技术的牺牲品。现在又有一种新技术,叫做自动行驶汽车。而司机,将是这种新技术的牺牲品。

2009年之前,像电影《我,机器人》里那样会完全自动行驶的汽车还是科幻范畴。那时候最先进的智能汽车或者需要在路边安装特定的感应器,或者只能愚蠢地以车队的形式跟随前面一辆有人驾驶的车。然而2010年,纽约时报突然报道说 Google 正在测试一种真正的自动驾驶系统,这套系统被安装在普通的丰田Prius上,使用摄像头探测周围环境,在加州的大街小巷行走自如。这样的进步几乎让人不敢相信,然而根据《连线》的最新报道,这套系统已经做成了。

这些车可以在任何路况行驶,可以达到120公里的时速,可以识别交通信号,智能跟踪判断路上其它车辆和想要穿越马路的行人,并以每秒20次的频率预测这些物体未来的位置。如果临道有辆车开得不好,智能车甚至知道怎么躲避它。《连线》说,跟人类司机相比,智能车"能注意到更多信息,能对紧急情况做出更快反应,能对付更复杂的路线。它从不惊慌。它从不愤怒。它甚至从不眨眼。"我记得之前曾有报道,在整个超过20万公里的测试中,这些智能车只出过一次轻微事故,而且还是人类司机代驾造成的。

一言以蔽之,自动驾驶系统不但能够取代人类司机,而且应该取代人类司机。鉴于高达93%的碰撞事故都是人的原因导致,采用智能车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不但如此,既然人工智能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汽车,公路上两辆车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在高速状态下保持得更近,从而大大缓解交通拥挤。也许十年之后人们会发现让人开车是一件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 — 用Google自动驾驶项目的负责人话说,"The fact that you are still driving is a bug, not a feature.(你仍在开车这件事是个错误,而不是功能)"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意味着什么。这远远不仅仅是我们可以在路上睡觉或者发短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出租车将会大行其道。结合手机应用和定位系统,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到车。而且更智能化的打车系统还允许乘客顺路的情况下拼车。这样的效果就是车的"空载率"(也就是无效驾驶的比例,比如说把车开会家或者开到停车场)将会下降。这样完成同样的运载,公路上将会有更少的汽车。私家车有可能会大大减少。

但这还意味着而出租车司机将会成为历史。作为消费者,我们欢迎这个变化,因为打车贵就贵在司机,想想租车有多便宜就知道。可是那些出租车司机,那些公共汽车司机,那些跑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他们的职业将会像马一样被技术进步所淘汰。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思想。十多年前我们发个传呼,得打电话到寻呼台,然后会有一个真人接听你的电话并帮你发。而现在我们直接发手机短信,那么寻呼员就被淘汰。我们曾经必须去银行取钱,而现在满大街都是ATM,银行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窗口服务员。这些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技术进步淘汰旧职业的同时也在创造新职业。比如说,30年前中国根本就没有"程序员"这个现在相当普遍的职业。

但是这一轮进步和淘汰不像以往那么简单。在MIT的两个经济学家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的新书《与机器竞赛》(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中,作者提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不但即将,而且正在导致大规模失业。

人们曾经认为开车是一个不可能被计算机掌握的技能,然而现在Google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开得更好。翻译将是另一个濒危职业,因为2011年Lionbridge和IBM联合推出的一个叫做 GeoFluent 的技术已经可以对网络聊天信息进行非常准确的实时翻译(包括中文!),至少对商业应用来说,自动翻译已经成熟了。与此同时,IBM的超级计算机Watson,对人类语言知识的分析已经到了可以在传统提问游戏电视节目Jeopardy!中击败人类选手的程度。所有这些进步都是基于模式识别和复杂信息交流这两个基本技术的突破。如果你用过新iPhone中的Siri,你应该对这种技术已经有所体会。

所以现在就不仅仅是司机和接线员的问题了,传统上的"高端"职业也会被淘汰。美国一个放射科医师需要十三年的专业训练,他可以拿到超过30万美元的高年薪,可是现在最新的模式识别软件可以做绝大多数他能做的事情,所需花费不到百分之一。打大的商业官司,往往需要雇佣一整个团队的律师去分析有时候高达上百万份相关文件,花费上百万美元。而2011年纽约时报报道,现在这些事情都可以让一个叫做Blackstone Discovery的软件去做,它使得一个律师可以完成以前500个律师的工作,而且对比表明人类律师的准确率只有它的60%。

使用美国的经济数据,技术进步减少就业这个事实是可以观测到的。最明显的事实就是经济在增长,而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却在不增反退。如果只看GDP的话,甚至可以说经济衰退早在2009年6月就结束了,此后连续7个季度的GDP增长率是2.6%,这已经达到过去30年平均增长率的75%。现在美国公司利润是在历史最高水平。到2010年,公司在设备和软件上的投资水平已经恢复到了历史顶点的95%。可是现在美国失业率却仍然保持在9.1%。可以说与二十世纪初经济大萧条后的恢复相比,现在的经济恢复唯一欠缺的就是就业。

经济增长的真正驱动是提高生产率,也就是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够创造的产值,而不是就业人数的增加。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状况就是,财富是被少数人通过操纵资本、机器设备和软件创造出来。十九世纪大部分时间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每年1%,而过去十年则是2.5%,2010年更达到了4%。为什么现在生产率提高这么快?经济学家们的意见相当一致:这是因为IT。是自动化在提高生产率。

而以技术为驱动的经济增长,受益者不是普通人。按经济学家Ed Woff的计算,美国从1983年到2009年所增加的全部财富,都被只占人口比例20%的富人拿走了。而且这还不够,富人顺便还拿走了一部分原本普通人的财富,以至于剩下这80%的人的总财富是减少的。过去十年美国工作年龄家庭的收入中位数,从六万多美元下降到了五万五千美元。富人并没有使用什么阴谋诡计进行强行掠夺,他们的方法甚至可能是不自觉的:现在生产率提高了,根本不需要花钱请那么多人来工作,机器就可以干这些事情 — 而机器在我手里。

IT是一个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创造很大财富的技术。现在人人都在谈论Facebook上市,有人对它估值一千亿美元,可是这个公司总只有3000个员工。Twitter只有300人。维基百科只有57人。这些人可能还没有垄断全球信息市场,比如中国就需要有自己的Facebook,有自己的微博,有自己的百科。我不知道这些中国公司能多雇佣多少人,但是不管怎么算,我们都不需要一百个能贴大头贴的社交网站。可以说,这些加起来最多几万人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人的上网需求。也许有成百上千倍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去Facebook工作,但这个世界可能根本不需要把程序员总数再增加十倍。

《与机器竞赛》这本书指出,在于机器进行的这场比赛中,有三类赢家和三类输家。高技术工人将是赢家,而低学历者将是输家,因为机器人将会迅速取代他们的工作。但是这里的"高技术"其实已经不好定义,传统上我们认为律师和放射科医生属于高技术,而现在他们也将被取代。在这个问题上诺贝尔奖得主Paul Krugman有一个更悲观的看法,他在一篇博客中写到,在IT技术的冲击下,也许更多的高等教育已经意义不大 — 统计表明过去十几年大学学位给人带来的工资附加值已经不增长了。

超级明星是赢家,第二名及其他所有人都是输家。刘翔最火的时候,所有要用到体育明星的广告都想找刘翔。对比之下,也许史冬鹏的速度可以达到刘翔的99%,但他能接到的广告个数?0。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可以把超级明星生产的产品无限放大,把普通市场变成胜者通吃的市场。

资本是赢家,劳动者是输家。在劳资市场上,资方的议价能力被显著增强。统计表明经济衰退以来企业用于购买软硬件设备的投资增长了26%,而人力成本却根本没有增长。美国商务部统计,现在企业利润占GDP比重正处在五十年来最高点,而与此同时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和各种补贴则是五十年来最低点。

此书两位作者很想给读者许诺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他们提出了一点建议。首先,现在人工智能的长项是模式识别这样相对比较重复的工作,而机器还不擅长的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感和创造性。对此作者建议我们应该学点艺术,学点创新,学点领导力,学点企业家精神。其次,与其跟机器竞争,不如带着机器一起跟别人竞争,未来属于那些善于利用机器的人。最后,既然第二名没有意义,我们可以开辟各种细分市场,在一个新的小领域内当第一名。这其实是个"不占一帅就占一怪"的策略,也许足球踢不好的人应该改踢室内足球?

Thomas Friedman显然特别支持这些建议。他在今年一月份的一篇专栏中说,Average is Over,普通已经没戏了。在人工智能的代,那些拥有普通的技能,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过着普通的生活的普通人,必将被自动化淘汰 — 就算人工智能还不能淘汰你,中国工人也会淘汰你。可是怎么才能让一个普通人变得不普通?Friedman肯定没读过前面Krugman的博客,因为他给的答案是上大学。

其实以上这些建议根本解决不了就业危机。世界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一亿个电影演员,或者三亿个科学家,或者十五亿个企业家。每次我去剃头,遇到的理发师都爱调侃我头发怎么这么密。我经常对自己说好好享受理发师的抱怨吧,也许将来她们都会被不说话的机器人取代。可是到时候这些理发师怎么办呢?也许其中有人会成为专门为我这种头大加头发密集者的细分市场设计发型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家能赚到钱么?

就算是对那些排在社会前面20%的人,那些跑赢了机器的人来说,高失业率也是个坏消息。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亨利福特二世领着汽车公会主席参观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厂。福特自得地跟工会主席开玩笑:"你打算怎么让这些机器人给你交会费呢?"是啊,你们不是罢工么,你们不是要高工资高福利么?这回我全换机器人你还能怎么办?但工会主席毫不迟疑:"你打算怎么让它们买汽车呢?"如果80%的人都没钱,你们20%的生产力再强也没用。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就是廉价劳动力。这种说法等于说中国在跟人工智能竞争。如果这就是中国的经济模式,那么本文要说的就是中国即将输给机器人。事实上,富士康正在用机器人取代工人。现在富士康已经有一万个机器人,明年将增加到三十万个,三年内将增加到一百万个。这些机器人每台的成本是14万元,它们24小时不间断工作,而且绝对不会自杀。郭台铭说:"富士康的年轻人将重新学习操控机器人软件、应用和维修,变为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通过操作机器人的手和关节来完成生产。"他没说到底有百分之几的工人可以变成工程师。其实富士康的工会主席 — 如果富士康真有工会的话 — 也可以问问郭台铭他打算把机器人生产出来的iPhone卖给谁。

有句谚语说如果马有投票权,世界上不会有汽车。而事实是就算马有投票权,它们还是会被汽车淘汰。生产力进步不可违。现在这个过程中的大失业,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威胁。纵观最近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管是本书,Krugman,Friedman还是《经济学人》的评论,结论基本上都可以用"此题无解"来概括。也许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缺陷。也许马克思说的是对的:世界上的总工资买不起世界上的总产品。也许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工智能的朋友。

2012-04-03

黑镜子

来源

看完BBC拍的3集迷你系列剧《黑镜子》,有点小想法。我觉得这3个故事说的是一件事,那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人类多年进化得来的常识就快要全面失灵了,赶紧与时俱进,更新一下自己脑袋里的软件吧。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人类历史上,信息的传播从来就不是自由的。过去是家长和酋长控制着信息的传播,再后来是学者和国王,即使发展到所谓的"民主"社会,信息也不是自由传播的,必须经过编辑和记者的选择和过滤。直到人类进入了Facebook和Youtube的时代,信息才真正具备了自由传播的条件。这个改变和人类的觉悟,或者政治体制的改进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IT技术人员的功劳。是他们彻底改变了信息发布和复制的模式,尽可能地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节点,这样一来,信息就完全按照Meme的传播规律来进行了。不知道Meme的可以去网上搜搜,简单来说,在Meme的世界里,一条信息传播的广度和该信息的所谓"好坏"或者"价值"没有直接关系,唯一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信息的"可传播度",所以越是耸人听闻的消息传播得越广,民粹主义思想代替了共产主义思想,在Meme的世界里大放光芒。

其实我们曾经面临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当一个社会从专制到民主过渡的时候,其人民必然经历一次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冲击。这方面一个被说了很多回的案例就是色情信息的泛滥对人类性行为模式的影响。还有一个隐形的案例就是对负面信息的解读,过去报纸上看不到负面信息,所以当国人面对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负面信息时,很容易觉得这个社会在变坏。

还有,微博的出现也改变了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我们的大脑习惯于把任何直接针对自己的反对意见当真,尤其是这样的反对意见"貌似"被公开了之后,我们的本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立刻要去回击对方。可其实仔细想想你就会知道,微博上那些ID,尤其是没有经过认证的ID背后,很可能都是一些你在日常生活中永远碰不到,碰到了也会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异类,微博用一种特殊方式把他们拉进了你的私人生活,如果你心理上没有准备好,必然会感到纠结。

所以我的建议是:忘记那些骂人的ID,把他们当做一块块浮云,这对你的人生没任何影响,Trust Me。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信息的消费方式。其实如果你把这个故事里的自行车换成"普通工作",把那个Merits换成"钞票",把那个电视秀换成"挣钱多的工作",你会发现这样的故事天天在身边上演着,而你也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我老是听见有人抱怨信息社会让人们忽视了真实的世界,影响了人际关系,让现代人成为宅男(女),远离大自然等等等等。这样的抱怨常见于老一辈对下一代,老师对学生,60后对90后,抱怨的对象不外乎是互联网、游戏机和饭局上的微博泛滥等等。其实这样的抱怨在电视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有了,看电视长大的这代人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过来的。

这里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所谓"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差别。我们似乎总认为虚拟的要比真实的低一个档次,一个刚刚打通关的孩子的高兴劲往往会被家长认为低于登山到顶峰时的幸福程度,因为前者是虚拟世界,低人一等。这个看法在某些前提下是对的,比如登山让人身体健康,活的更久等等。但从本质上讲,快乐是发生在人脑子里的一种生化反应,两种快乐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信息时代让人们更容易获得快乐,这就是老一代们看不惯的原因所在吧。其实,当初唱片和电视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同样让快乐的获取变得容易了许多,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看法。

还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那就是信息时代让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罗大佑唱到: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大家见面越来越少。不知道他写这句歌词的时候台湾的朋友们是因为能打电话而不再见面,还是因为工作太忙。如果只是前者,那我觉得还好嘛。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信息的利用方式。这集的故事有点过于科幻,我敢说我这辈子是不会看到这种事情有成真的那一天。但我在上一篇博客(谁敢欺负咱俩?)里写过,这样的思路其实已经有了,而且已经在一些领域获得了实际应用。

其实,这个故事的简化版也已经在生活中上演了。某某爆出奸情,肯定会有很多人去翻他/她的微博,试图寻找蛛丝马迹。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有,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变得如此容易。所以过去的案例只发生在大案要案上,而现在则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所以,写微博的时候你要做好准备,你写下的每一句话,留下的每一句留言都可以在未来的某天成为呈堂公证,被人翻出来炒作,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