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4

谁的化骨绵掌

主持人倪萍等人获得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我想起作为人大代表的她曾说:"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
然后想到阿丁写的一本书《软体动物》。关于这本书,这里就转一篇曲飞写的书评吧。
    一声High E调门,烟头飞射而出,声波及处,天魔琴琴碎弦崩,两个瞽目杀手肝胆俱裂骨软筋酥,身子蜷做一团爬在地上。那边厢,高手风范的包租婆从容收招,点上烟,杀手惊悸莫名的声音响起:

"这就是狮吼功吗!?谁人打的太极拳!?"

2005年某月日,我们几个哥们一起在某兄位于京畿通利福尼亚州的府上看这部周星驰的《功夫》,其时座上就有阿丁。时隔多年,我在他的这本《软体动物》中,仿佛又看见了一群那样绵软圆润恍若无骨的形象,如同片子里那两个中招的杀手,例如:

以 绝世美男姿容匍匐于权贵车尘马足之下的潘安;挥霍民帑满足君王炫耀狂的裴矩;放任枉法者从不敢恪尽职守却引以为能的苏味道;不但奉献妻妾以为进身之阶甚至 亲身上阵自荐枕席的崔湜;甘为优伶之事以取悦皇帝的祝钦明;"请尝大人之溲"的郭霸;吟咏上级身上虱子的王珪;为五斗米折腰仕奉毁国灭家不共戴天之仇的赵 孟頫;自己投降不说还积极帮助新主招降纳叛的留梦炎;身为宰辅却进献春药以媚上的万安;攀附权阉"乞为养子"的崔呈秀;为邀宠于异族毁弃祖宗衣冠裹挟全族 为奴的孙之獬; 对内党同伐异对外望风屈膝的"裤子裆里软"阮大铖……

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些人的骨骼不是被一声钢猛霸道的"狮吼功"于一瞬间摧毁的,而是长期在某种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中,慢慢被融掉的,他们中的不是狮吼功或太极拳,而是化骨绵掌。

"谁人打的化骨绵掌?"

需要注意的是,前述诸位都不是贩夫走卒无学之辈,相反,他们都是文人,是以道德文章为职业的知识分子,是受过教育的人,那么几乎可以认定,是他们受的教育出了问题。

中 国的传统文化和士大夫阶级的价值观,带有很浓重的救世情结,所谓修齐平治,是讲次序的,个人的文化与道德修养不过是最低级的阶段,治国安民才是最高追求, 兼济天下才是终极理想。应该说,这种志向与情怀,较之只想着自己"灵魂获救赎"、上天堂了事的基督教文明,境界高出一筹。

然而,中国传统 文人向往的"治天下"模式,却是基于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来实现的,人生而不平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要各尽本分各安天命,每个人都是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 上的一颗螺丝钉,换言之,看重集体之统一齐整有序,忽视个体之权益幸福尊严。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是圣人境界,不圣的人,只要不逾矩就好,从不从心所欲,不 在考虑范围。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如果说,这种理想只是与人类福祉的真谛有些背离,那么古代文人寻求的实现这种理想的途径,则可说是完全南 辕北辙。他们希望有一个具有无上权威和完美道德的帝王,然后由他自上而下地赐予前述幸福生活,而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塑造这样一个帝王,所谓"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

于是乎,一切知识与学术,不再是为了探究求宇宙或社会的奥秘,而仅仅是为了给帝王的无限权力做背书,帮助既得利益者寻 求理论依据,如用阶级斗争时代的话说,就是"帮助统治阶级压迫奴役劳苦大众"。学问自觉地向权力靠拢,依附权力,如丝萝之托乔木,迎合权力,如妾妇之侍恩 主。这样,他们就堆砌起一个口含天宪予取予求的无上权威,也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崇拜权威,维护权威,同时渴求分享权威的荫蔽。即便他们最初真的曾抱有 "治天下"的理想,但经过了触及灵魂的权力博弈之后,也会拜伏在有形的帝王和无形的权力脚下,陶醉在权力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中,飘然欲仙,初始的得君行 道的抱负,"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抛之云外。而历史证明,他们期望的通过具有完美品行的强权君王来实现的"天下大治",除了在传说里,一 次都没出现过。

同时,知识分子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他们用其理论体系支撑起来起的权威,就如同弗兰肯斯坦制造的科学怪人,必将对他们进行反噬。

阿 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其实,权力不仅会腐蚀其拥有者,也会毒害其攀附者。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经过一次次人格与学养的双重扭曲,一次次在"忠于君主忠 于统治秩序"这一无比正确的大前提下,牺牲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以及个人的尊严节操。或许起先还是出于"曲线救国"的策略考虑,但妥协退让得多了,习惯成自 然,被动到主动,原则就变成了不足道的牺牲品,可以随时舍弃,菱角平了,个性没了,人被格式化了,最终也就退化成了风骨全消的软体动物。

其 实,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教人柔软,而恰恰是教人刚正,但这套学问体系里就是有着这样奇怪的悖谬,即要求人对权力等级系统,尤其是位于系统顶 端的皇权自觉服从,又要求人对道德操守自我完善,要贫贱不移要威武不屈,然而,这一切节操,其背后支撑的精神内核,必须是且只能是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啊!

这样的解释,又让我们回到了刚才提出的假设:或许这种让人人格分裂的教育本身就有问题吧。

近 三十年来,打开国门后惊诧于自己落后的中国人通过奋起直追,总算有所成就。如同穷人乍富要修祖坟,曾经被打倒的"国学"、"传统文化"也再次获得光鲜地 位。从民族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固然是好事,但旧文人逢迎权力的劣迹劣习,也随之沉渣泛起,软骨谄媚不逊前人的新一批软体动物,越来越多的蠕动 于当世。

因此,我的兄长,生性耿介强项的阿丁,写了这本《软体动物》。这并不是一份记录古代文人历史污点的黑材料汇总,而是一份品鉴录、 警示录,鉴于往事,警醒当今,提醒给读者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也就是作者在后记中引用的那句话——"知识并不能确保良善"。如果知识是肉,使人丰满,那么自 由的人性与独立的人格就是骨,使人屹立,两者不但可以得兼,甚至还相得益彰,但假如真的必须要做非此即彼的取舍,那么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会认同如下原则: 与其只有一身堪富五车的知识肥膘,毋宁要一份骨感的自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