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5

于无声处

今年1月3号的时候,在中南剧场看了话剧 古丢丢,刚才又在原来同事的相册里看到了今年的话剧<于无声处>.可是我已经远走,假如,假如当初没有选择离开,或许我也会坐在这个剧场里,看着同一幕剧上演吧.只是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场假如,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选择离开,或许也有点是因为不满意吧,不满意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不满意她对我一直躲闪的态度,其中哪一种占的比较多,我自己都不明白.

再过几天,就要去那抛弃了我的城,去亲近那些曾经熟悉的朋友,今日陌生的脸.或许我这样说是很不厚道的,谁抛弃了谁呢,或许是我没有了勇气,选择了逃离呢,呵呵,无论怎么样吧,总之我是离开了,而今,又要回去,虽然时间不长,却也惆怅一场.要见些什么人,说些什么话,如何应对那些问答,温柔点怕自己不耐烦,冷漠点怕别人搬弄口舌,总之是怕的,所以我看还是少见为妙吧,所以今日也没有和几个人说起这件事.只是写在这里,我也知道,这里是很冷清的,不怕有人看见,这是我秘密的家.

我曾经亲爱的姑娘,我就要回来了,你会来见我吗?

胡乔木与《于无声处》

1978年11月,在关系中国命运大转折的那次重要会议召开前夕,由上海工人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突然晋京轰轰烈烈演出,在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中奏响了震撼人心的最强音。20多年后,人们才获知:这一切都是胡乔木同志奔走京沪两地潜心运作、推动的结果。

1978年5月,青年工人宗福先伏案20多天,一气呵成写完了怀念周总理的话剧《于无声处》。夜深人静,他含着泪写完了戏里最后一句台词:“人民不会永远沉默!”9月23日,《于无声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小剧场上演了。第一场演完后,人们久久不肯离去,掌声经久不息!从此,戏越演越热,人越来越多,票越来越难买。10月12日,《文汇报》发表长篇通讯《于无声处听惊雷》。

此时,远在北京的胡乔木关注着上海的报道。他的职务是刚刚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虽然他要到一个月后才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却已经在负责起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他注意到,《文汇报》竟破天荒地连续三天用了四个版面发表《于无声处》剧本。他读罢剧本,即飞赴上海。去机场接他的上海市领导问:你到上海有什么安排?他说:我就是来看一个戏———《于无声处》。看完演出,他上台接见剧组全体人员,问:作者呢?宗福先赶忙走到他面前。他仔细打量了这位工人作者,平静地说:写得不错。之后,就没说什么话。其实,他返京后即指示有关部门作出调《于无声处》晋京演出的决定。11月14日,剧组抵京,没料到接见规格甚高,竟然是文化部副部长率群众到车站迎接,盛况空前;更没料到的是,北京的观众看《于无声处》是那么的激动!而以后发生的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剧组所没有料到的:16日,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署名“特约评论员”的长篇文章《人民的愿望,人民的力量———评话剧〈于无声处〉》。据知,这也是胡乔木精心组织的。19日,剧组到京西宾馆为中央工作会议演出……

《于无声处》在京热演期间,许多领导纷纷接见剧组,但胡乔木再也没露面。他在紧张筹备党的重要会议。1978年12月18日,文化部和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隆重嘉奖《于无声处》。就在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中国的一切巨变,就从这一天开始!

  摘自《陕西工人报》顾立豹/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